射频识别距离-耦合类型

2020-07-28 19:26:00 明哥之家

    在rfid系统中,读写器与电子标签之间是作用距离是射频识别应用的一个重要指标。

    这个距离,与射频标签和读写器配合情况密切相关。根据系统作用距离的远近,标签天线与读写器之间耦合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密耦合系统、遥耦合系统远距离系统。    


1)密耦合系统
    密耦合系统,是具有很小作用距离的射频识别系统,其典型作用距离范围为0~1cm。密耦合系统是利用射频标签与读写器天线的无功近场区之间的电感耦合(闭合磁路)构成的无接触空间信息传输射频通道进行工作的。密耦合系统的工作频率一般局限于30MHz以下的频率。
      密耦合电磁泄漏少,耦合能量大,适合安全性较高,作用距离无要求的应用:电子门控。
2)遥耦合系统  
     遥耦合系统的典型作用距离可以达1m,所有遥耦合系统在读写器与标签之间都是电感(磁)耦合,遥耦合系统的发送频率通常使用135KHz以下的频率,或使用6.75MHz、13.56MHz以及27.125MHz频率。 
      遥耦合系统又可细分为近耦合系统(典型的作用距离为15cm)与疏耦合系统(典型的作用距离为1m)。
明华澳汉物联网
3)远距离系统
      远距离系统的典型作用距离为1~10m,个别系统具有更远的作用距离。
     所有的远距离系统均是利用标签与读写器天线辐射远场区之间的电磁场耦合(电磁波的发射与反射,也称之为反向散射耦合)所构成的无接触空间信息传输通道进行工作的。远距离系统的典型工作频率为915MHz(这在欧洲是不允许的)、2.45GHz和5.8GHz,此外,还有一些其他频率,如433MHZ等。

为了方便记忆,下面简单化上面的内容。


   1.根据观测点到天线的距离和电磁波的波长,电磁场区划分为近场区和远场区
     明华澳汉物联网
  明申智能卡/RFID 射频识别距离-耦合类型
明华澳汉物联网
   2.近场区的通信原理类似于变压器中的电场和磁场的逆转换;远场区通过电场的辐射来传输能量和信息。

   (能量的耦合方式为电感耦合方式。RFID读写器通过天线(线圈)发射能量和信息重叠的电磁变场信号,而RFID电子标签通过天线(线圈)获取电磁变场信号来产生感应电流并读取信号;  远场区电磁场脱离天线的束缚进入空间,通过电场的辐射来传输能量和信息,能量的耦合方式为电容耦合方式。)
3.低频和高频段的信息传递在近场区进行,超高频和微波段在远场区进行
     明华澳汉物联网 
明华澳汉物联网

明申智能卡/RFID 射频识别距离-耦合类型

首页
产品
动态
联系